(资料图)
6月8日,在2023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盐湖资源开发利用主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我国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已见成效,但要达到“世界级”标准,还需多方发力、齐心一致,共同解决我国盐湖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王孝峰表示,近年来,我国盐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盐湖资源开发已逐步向高端化、高值化延伸;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拥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盐湖产业相关产品种类多达40余种,原盐、纯碱、金属镁、烧碱等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长。总体而言,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
但王孝峰同时指出,盐湖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目前盐湖产业的产品仍以初级开发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重化工业占比超过90%;而且产品附加值低,废弃物资源利用程度和综合开发水平不高。”王孝峰说。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黎春则从企业角度指出了问题。“和其他的化工企业相比,盐湖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偏低。开发企业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科技创新平台也较为分散。由于格尔木地处偏远,所以在高端研发人才的引进方面也存在困难。”马黎春说。
对于如何克服难题、建成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王孝峰认为,首先应当确定“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标准。他提出10个指标要求,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100%,达到国家绿色盐湖建设标准,达到钾盐、锂盐绿色工厂建设指标,盐湖全元素利用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等。
在王孝峰提出的10个指标要求中,7条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也指出,盐湖产业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积极发展新型节能技术是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题中之义。
王孝峰认为,在政府层面,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设立盐湖产业基金。对于盐湖开发企业,他建议要提高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同时还要提升智慧化发展水平,践行生态优先理念,以优势互补的方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发展。
“要坚持科技至上。”马黎春表示,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盐湖股份对创新机构进行改革优化,成立了三级研发体系;为解决人才引进难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包括科研成果奖励、科研人员专属晋升渠道、薪酬改革等,以优化创新生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我们的目标是创新能力领先,到2035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达到10%以上。”马黎春说。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熊祥忠作了政策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等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通过视频发表专题报告。(赵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