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让“第一动力”更加强劲?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是重要驱动力。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难题,2022年5月合肥设立种子基金,以“原始创新、源头创新、集成创新”为主要投资标的,支持在肥科技团队就地创办科技型企业。
(资料图)
如今,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在肥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让合肥这座科创之城更显“科里科气”。
第一桶资金
在合肥,不少手握“硬科技”的创业者不负春光,踌躇满志。
“我们研发的磁流变材料,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广泛用于汽车减震、高铁悬架等场景。”中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孙帅帅介绍。在智能机电系统和振动控制等领域,孙帅帅和团队用了十多年时间,建立了一套包括制备、测试器件及控制等较为完备的研究系统。其中,团队研制的新型磁流变汽车悬架,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性能优于国外产品。
随着中国科大赋权改革试点推进,去年5月,孙帅帅和团队产生了将成果转化的想法。可前期较大的资金投入,让大家犯愁。就在此时,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项目顺利获得了种子基金的支持。“合肥市种子基金是我们获得的第一桶资金,它就像一颗火种,一下点燃了我们的创业热情!”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都风险大、周期长,市场化基金往往不敢投、不愿投。近年来,合肥通过天使基金直投等方式,为科技创业提供支持。不过,天使基金无法为未成立企业的科技团队投资。
“为加大基金‘扶早、扶小、扶优’力度,合肥设立种子基金,与天使基金相比,其所投资项目处于更早期的阶段。”种子基金运营管理方、合肥市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黄叙新介绍说,种子基金总规模5亿元,旨在发挥国资背景基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科技团队创新创业,助力科创产业加速发展。
对初创企业来说,种子基金不仅解决了融资需求,更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政府背书角度来说,种子基金对项目的肯定,让我们今后能够对接更多政策、资源,从而推动项目加速落地,更好发展。”孙帅帅说。
产业的“种子”
迎着明媚春光,越来越多的优秀“种子”在种子基金的支持下,在合肥这片创新的土壤中抽芽生长。
位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的合肥中科凯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便是种子基金正在培育的“良种”。中科凯凌是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沿途下蛋”孵化的企业,团队将超导技术拓展应用在环保领域,为污水处理开辟了新路径。
传统的污水处理是通过重力沉淀,速度慢且占地面积大。而中科凯凌采用的超导电磁力,是重力的近两万倍,能够以更大的力将污染物和水快速分离达标排放,原先的数小时污水处理速度可缩短至几分钟。能源研究院超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周超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市场体量很大,去年项目顺利获得合肥市种子基金支持,为企业建立示范项目,进行市场推广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周超看来,合肥市种子基金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将一些具备一定潜力和前景的科技成果在早期催动起来,助力项目转化成长为一家可以真正打动投资人的科创企业。
能够发现具有较大潜力的优质科技成果,是种子基金实现“扶早、扶小、扶优”的关键。合肥率先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对接在肥主要高校院所,常态化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挖掘“种子”成果。截至今年2月底,种子基金已累计立项76个项目,其中67个通过立项,投委会审议通过48个项目,过会总金额9400万元。
种子基金的投资运营,也增强了合肥战新产业发展的活力。黄叙新介绍,立足合肥市产业发展战略,种子基金重点对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地标产业领域进行支持,同时在量子产业、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布局,扶持小微企业抓住产业机遇,培育一批“硬科技”类创新项目,已全面覆盖“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条新路径
对于早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种子基金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解决融资问题上。
据黄叙新介绍,除了资金支持,种子基金管理人还发挥资源协同效应,依托基金管理人旗下合肥创新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微电子创新中心、微电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及“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科大站等孵化器,形成“1+N”的模式促进多方主体各展所长,协同探索“成果转化+科创服务+产业运营+基金赋能”新路径。
在投后服务上,种子基金管理人通过举办多次线上线下路演活动,助力企业对接上下游资源、获得更多投融资资源。与此同时,种子基金投资经理通过定期的股东会、董事会与不定期线上线下访谈的形式持续跟进了解已投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并计划未来每年举办一次种子基金年会,助力已投企业发挥协同效应,并邀请创业、经营讲师进行培训辅导、解答经营发展中的问题。
接下来,种子基金管理人将常态化开展成果发现、转化和服务,持续做好项目储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创业团队项目的挖掘,着力培育可以激活合肥战新产业的新团队、新项目,具有高科技特点的“半成品”项目以及产业链前端、高端项目,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本报记者 葛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