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与史湘云“白首双星”的,到底是贾宝玉还是卫若兰?-当前要闻

少读红楼   2023-06-06 07:28:25

卫若兰。

轻轻念诵这三个字的时候,仿佛是从唇齿之间,细细感受一朵花从初生的蓓蕾微蹙,到突然绽放的全过程。一似这三个字自带芳香之气,一瞬间就齿颊留香,余味悠长。又似是在初夏的大雨之后,伫立高楼之上,抬眼望处,远处的山峦林立间,悠悠升腾起的雨雾绵绵,这样大美入胸怀,又这般惆怅填胸臆。

因为知道,这花香终将飘散,这雨后云雾,亦将消失无踪,一如书里的卫若兰,这般清俊柔弱的男子,才貌兼具,神仙一般的人物,他来人间一瞥,又匆匆回了天上,留给史湘云无尽的缠绵思念与痛苦。


(资料图片)

小说八十回前,卫若兰只出现过一次,且是没有声音没有图像,只留下一个空谷留香般的名字,卫若兰。惜八十回后曹雪芹原笔文字迷失无踪,因此,卫若兰在小说前八十回后的表现作为以及他和史湘云的爱情悲剧,便无从知晓。

好在,除了前八十回出现过卫若兰的名字,在脂批文字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不止一次透露八十回后和卫若兰有关的重要情节,比如射圃得麒麟,比如染病早亡、湘云早寡,终至两鬓成霜。

小说第十四回写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前来送殡的一干官客,有公侯王爵,也有王孙公子,这卫若兰便是王孙公子之一。

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这里提到的四个王孙公子,除了冯紫英,余下三人在八十回前,都没有再次出现,更没有和他们三人有关的情节。那么,为何和史湘云最后成婚的会是卫若兰,而不是有人猜测的冯紫英,或者是韩奇、陈也俊这两个王孙公子呢?

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个中缘由。

关于史湘云婚事,在小说第三十一回、三十二回,先后通过王夫人、袭人之口明确提及。

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们着。”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

在这两回间,还穿插描写了史湘云和婢女翠缕这主仆二人的一大段论阴阳的文字。这段长文,主仆二人语言幽默风趣,若我们只把它当做无关紧要的闲文一般草草看过,则大错了。因为这段文字里的主仆论阴阳,是为了引出下文描写的主仆二人在蔷薇架下拾到一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作烘托渲染和巧妙隐喻的。

史湘云在蔷薇架下拾到的金麒麟,和自己的佩戴的金麒麟恰是一对,所以,史湘云当时便“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正自出神。”

史湘云和翠缕拾到的金麒麟,是贾宝玉的。

小说第二十九回,对这个金麒麟有交待和描写,它是得自张道士的赠送,是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且还特意通过宝钗之口交待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因为这金麒麟,后来黛玉又和宝玉闹了一场,有人据此大胆推测说,史湘云最后和宝玉落难成婚,相互扶持,白头到老。这当然是胡说。

此处写金麒麟的目的,有一则脂批早已明确指出:

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故颦儿谓“情情”。

什么是“间色法”?它原是一种绘画的技法,是通过颜色的调和,逐渐过渡到主色的绘画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则是指在描写主要人物、事件时,夹写一些次要人物、事件,以起到对主要人物、事件的烘托、渲染、陪衬作用,同时也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金麒麟的相关情节,正是此种文学笔法的具体体现。奈何,不但小说里的黛玉为其所惑,连小说外的后世读者,竟也为其所惑,还煞有介事的进行多方考证与猜想,岂不可笑?

为什么这金麒麟会和卫若兰扯上关系呢?这是因为在第三十一回回末,庚辰本有一则脂批剧透道: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通过这则脂批,我们知道在小说八十回后,卫若兰会正式出场,且有一个重要情节和他有关,就是卫若兰射圃。

射圃,是六艺之一,说白了,也就是在园圃中设立箭垛,比试箭术。关于射圃,在小说前八十回曾提及,只不过没有明确点出射圃二字,因此我们很容易忽略而过。小说第七十五回写贾珍在天香楼射圃: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因说:“白白的只管乱射,终无裨益,不但不能长进,而且坏了式样,必须立个罚约,赌个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

因此,在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皆约定每日早饭后来射鹄子。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这一回里,卫若兰就出场了,且和贾宝玉一道来比试箭术,贾宝玉赌的利物就是金麒麟,后来这个金麒麟被卫若兰赢了去。不知何故,这一段文字后被删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天香楼比试箭术时,贾宝玉将金麒麟作为礼物,送给了卫若兰,一如小说第二十八回写蒋玉菡与贾宝玉彼此以汗巾子互赠。

不过,后一种猜测感觉不太靠谱,因为贾宝玉此时应当知道卫若兰是史湘云的未婚夫,再闹这一出,就不像话了。所以,还是以第一种猜测更为合情合理。

大红汗巾子成就了蒋玉菡和袭人的一段姻缘,金麒麟后来又将卫若兰与史湘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作者为何一再使用这种写作手法?其实,这是受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由小物而遂终身”,是才子佳人小说最常使用的笔法。也就是说,曹雪芹一面批判着才子佳人式小说,一面也借鉴了他们的部分写作笔法,巧妙运用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中。

小说第五回史湘云的判词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中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则判词明确告诉我们,从小父母双亡的史湘云,成年后曾与卫若兰有过一段短暂幸福的婚后时光(厮配得才貌仙郎),然而,最终的结局仍然是,卫若兰早亡,她和薛宝钗一样独守空房(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好了歌注》里有一句“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说是指:“宝钗、湘云一干人”,也就是说,史湘云最终的结局和薛宝钗是一样的,在独守空房的无数寂寞孤独的日子里,熬白了头。

到这里,关于史湘云在八十回后的薄命结局,当无疑问,但是,小说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一句,就因此变得不可解。明明是丈夫早亡,史湘云青年守寡,又怎么说是“白首双星”?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后人曾有过多种解读与猜想。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猜测是,史湘云最后又嫁给了贾宝玉,刚好暗伏金麒麟原是一对的说法。

这种猜测是明显错误的,因为前面脂批已经明确说了,写金麒麟是“间色法”。

还有一种解读是,认为双星既然是指牛郎织女星,那么,史湘云最后与卫若兰的结局便是,卫若兰长年戍守边关,夫妻之间一年才能相会一次,夫妻生别离,一如牛郎织女星。但这种解读又与第五回史湘云的判词相违背。

另外,还有一种最躲懒的办法,就是认为本回的回目错了,直接将回目后一句给改了。旧时脂本就是这么干的,将本回回目后一句改作“拾麒麟侍儿论阴阳”。可是,这么一改,又与上一句“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明显不对仗了。

其实,这一回里的“白首双星”,明面上看是指牛郎织女星,实际上用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夕这夜,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典故,典出洪昇的《长生殿·密誓》:

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旦合) 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有渝此盟,双星鉴之。

可以大胆猜想一下,婚后的史湘云,与卫若兰夫妇感情甚笃,一定也曾在七夕女儿节这夜,对双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只可惜,历史上的杨玉环魂断马嵬坡,小说里的卫若兰亦一病而亡,想望中的夫妇长相厮守,生生变成了夫妻死别离。

宁隔万重山,不隔一层板。宁不痛煞人也?

她初见他时,他白衣白扇,分花拂柳,翩翩而来。

她再见他时,他身骑白马,手挽雕弓。他达达的马蹄,是一朵花开,一朵花落。

卫若兰。他是开在她唇间心上的一朵花。花开花落,太匆匆。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新闻